- 桃園教師會會務系統 ( http://61-219-67-208.hinet-ip.hinet.net/Default.asp )
-- 教育論壇 ( http://61-219-67-208.hinet-ip.hinet.net/ShowForum.asp?forumid=58 )
--- 從新移民身上你看見什麼 ( http://61-219-67-208.hinet-ip.hinet.net/fbbsxp/ShowPost.asp?id=5646 )


作者︰test
發表時間︰2009/12/14 下午 06:14:34

轉載【立報】2009.09.17

文■胡慕情 

我爸爸是台灣人

我媽媽是越南人

我和少南是中越混血的雙胞胎

有人叫我們新台灣之子

也有人說我們是血緣不純正的台灣人

更有人說我們新移民家庭的孩子都是笨蛋……

──《西貢小子》張友漁

透過婚姻穿越國境疆界,不是最近才開始發生。台灣東南亞籍新移民人數漸多,新移民與其子女卻被標籤成了「社會問題」。歧視的語言出現──「越南孩子有越戰遺毒」、「這些女人嫁來都是為了錢」……全稱背後的個別差異性被忽略,作家張友漁不甘心,她細細挖掘,花費數年時間,以新移民家庭一對母子的角度出發,寫下《西貢小子》一書,引領讀者一窺新移民家庭的辛苦與無奈。

張友漁寫《西貢小子》並不是被一個特別明確的影像或事件觸動,而是新移民在台灣社會遭遇的困境,已是「街頭巷尾都看得到的社會現象」。張友漁居住的社區中,有位年輕新移民和一位老人一起賣西瓜,張友漁和她閒聊時,年輕女人無奈地說:「大家都說老人是我老公,其實他是我公公!」

年輕女人是因為來台工作而結識現任老公,「我老公才大我3歲!我們是自由戀愛結婚的!」但幸福這個形容,不因自由戀愛而被給予,反而被國籍推得更遠。

張友漁回想,在市場經常看見台灣民眾對操著奇怪口音國語的新移民們指指點點、報章媒體一天到晚書寫新移民孩子在學校受歧視的問題,「我覺得必須把這些事寫出來!」

為讓讀者更易感受困境,張友漁本來打算採第一人稱的手法書寫,但卻無法同時呈現新台灣之子與新移民的問題;「刪了又刪、好幾個版本都丟掉,最後決定讓少寬(主角)和阿好(主角母親)自己說話。」透過少寬和阿好以內心獨白娓娓道來,加上張友漁入木三分的描述,困境被突顯得更清楚。

在《西貢小子》中,張友漁特別強調「自我認同」概念,從新移民家庭普遍弱勢的背景出發,安插許多副線角色,如愛創作的二手書店老闆、很會修鞋的少寬的同學,甚至是少寬的鐘錶師父親,藉由這些人在技藝上的鑽研,凸顯「天生我材必有用」,「就算是弱勢、不會讀書,只要有一技之長,那就很好了!」

別再小看他們

台灣社會普遍存有「好好唸書才會翻身」的心態,不少學校入學時要孩子填問卷,若母親是東南亞籍,學生就會被挑出來做特別課業輔導。張友漁也把這觀察寫進書中。

張友漁認為,有些孩子可能因母親不會說中文、少了課業諮詢機會,課業輔導是好事,「但有沒有更好的方法?」張友漁透露,有些孩子在填問卷時,因學長告知會被留下,孩子故意不填正確國籍。隱瞞的孩子後來當然會被拆穿,「這突顯她們覺得自己被貼標籤,像是東南亞籍孩子就腦筋不好。」

張友漁覺得有趣而且反差最大的是,當台灣不斷強調國際化、競爭力才是一切時,卻不鼓勵孩子多學習新移民的語言。她在故事安排少寬、少南在越南長大、說得一口流利越語,加入台灣奶奶阻止他們說越語的背景,繼而安插少寬以越語協助警察的過程。

「我想讓新移民家庭知道自己的大優勢、不要放棄。」張友漁覺得台灣人太短視,「我所看見的越南,是一個正在起飛的國家。」國家的變化難以預測,張友漁覺得台灣面對新移民,不該讓優越感出頭,反而把優勢變成劣勢。

張友漁在故事裡也不複製一般新移民家庭中父親有暴力傾向的形象,她認為:「不是每個家庭都那麼糟糕,有困境,也會有希望。」她坦承許多新移民家庭確實會為了「要匯多少錢回家鄉」而有爭執,因此在書裡她讓阿好以「換勞力難道不需要錢嗎?」回應社會的刻板印象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張友漁提出書寫計畫後,受出版社支持,讓她和一位回越南旅行的女孩一起到越南生活一個月。張友漁到越南後,不想破壞女孩和友人團聚的時間,便提議和女孩的妹妹一同旅行。

打破溝通障礙

「我英文很爛、她妹妹則不會英文。」雞同鴨講的兩個人在旅途中經常發生爭執。如張友漁問:「河內到機場要多久?」對方卻以為她在問計程車要多少錢?兩人無論比手劃腳或畫圖都無法了解對方意思,「對方氣死了,直到打電話請她姐姐解釋才了解!」

張友漁說,語言不通發生的誤會,讓她覺得很像新移民來台時所面對的,不論台灣人或新移民,都只能藉由對方的表情揣度對方的意思,但非語言的表現往往與事實不符,甚至相差甚多。在書中,她以「相互了解」為基底,讓主角少寬和其他新台灣之子組成「地球人總部」,討論「外星人」要怎麼和「地球人」溝通,點出台灣社會最應面對的問題。

「我覺得,需要被再教育的不是這些新移民,而是整個社區、我們的鄰居、社會。」張友漁表示,移入者相對弱勢,溝通不良的困境,多半是台灣人給予的,若台灣人能多花時間了解,自然可以降低不少衝突。

張友漁感嘆,新移民雖是熱門議題,但相關的書寫相當少。這次以故事方式出發,期盼能讓新移民的困境被更多人關注了解;希望經過無論台灣人或新移民的努力過後,「地球人總部」可以如故事中一樣,終於解散。


桃園教師會會務系統 - Powered By BBSxp

Copyright 1998-2005 Yuzi.Net
Powered by BBSxp 5.16/Licence © 1998-2005
Script Execution Time:0ms